10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工作。China.com记者金·惠惠拍摄
China.com 10月10日电(记者金惠惠)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学桥今天宣布,截至8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204,446起公益诉讼案件,向行政机关发出174,534条诉前检察建议,发布4,224条公益诉讼公告,提起5,911起诉讼,为社会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检察机关启动的公益诉讼制度于2017年7月1日全面实施。检察机关依法负责处理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侵犯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以及侵犯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誉和荣誉的公益诉讼案件。
检察机关受理的20多万件公益诉讼案件中,环境资源类案件11.225万件,占案件总数的54.9%。督促恢复303.64万亩以上受损耕地、林地、湿地和草原,督促恢复和清除2840多万吨各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推动整治一批“垃圾山”、“黑水河”、“污染矿山”等问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人民检察院受理历史遗留废弃油井造成环境污染的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封堵17口废弃油井,开展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有效恢复生态环境,消除牧民生产生活隐患。
检察机关开展“确保千家万户安全”专项监督活动,办理食品药品安全案件68867起,占办理案件总数的33.7%。督促查处假冒伪劣食品65.63万公斤,督促查处走私假药2.9万公斤。
黑龙江省检察机关对“二次供水”进行了专项检察监督。针对清洁消毒、水质监测和设施维护方面的突出问题,他们敦促涉及578个居民区的449个供水设施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
针对其他地方人民防空政策性奖励、补贴、社会保障基金和建设费发放和征收中的违规行为,检察机关共办理案件18465件,督促保护和收回各类国有资产67.5亿元以上。针对未缴土地出让金、闲置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和容积率等问题,共办理4810件,督促收回国有土地出让金270.6亿元,依法撤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292份,收回非法占用国有土地3.7万亩。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检察院发布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追回两家企业拖欠土地出让金15亿元以上。
面对歪曲事实、诋毁和亵渎英雄的行为,检察机关就54起侵犯英雄姓名、肖像、名誉和荣誉的案件发布公告或进行面对面咨询,敦促英雄近亲属提起诉讼,23起民事公益诉讼未提起诉讼。对未能保护英雄纪念碑设施的人员,向有关部门发出了581条检察建议。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石家庄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向河北省退伍军人事务办公室现场提出了关于英雄设施保护的检察建议。退伍军人事务部高度评价辽宁省检察机关保护志愿者英雄设施的努力。
此外,各地还针对铁路运营安全、加油站运营和危险废物处置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并开展了安全生产领域的检察公益诉讼。
贵州省榕江县人民检察院对该县扎马镇政府未能履行保护侗族传统村落的职责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上海检察机关处理手机应用非法采集个人信息案件,督促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检察院和诸暨市人民检察院分别对用户购房后骚扰电话和信息泄露提起公诉。